今年的五一档着实有点热闹!《后来的我们》以低成本文艺片的姿态,累计票房突破12亿,击败一众商业大片,领跑五一档。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面积退票引发的造假疑云,使得这个本该握手相庆的档期,也蒙上了一丝阴影。
国内最大的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的猫眼,也身陷负面舆论之中,只因其同时参与了《后来的我们》这部影片的出品与发行。因为多重利益关系,部分业内人士和媒体自然会怀疑是猫眼自导自演了这场大面积退票事件,并将之视为高新技术刷票房的新案例,对之口诛笔伐,谴责之声震耳欲聋。
同时,对于猫眼是否能够“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猫眼在票务领域形成垄断优势之后再涉足发行,是否有违市场公平、是否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讨论,也争议四起。
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猫眼是否真的像网传那样监守自盗刷了票房?猫眼是否会出于利益冲动铤而走险做出击穿底线的竞争动作?这一切还是谜团,看起来并不像人们最初想的那么简单。
《后来的我们》票房一骑绝尘,何必因小失大暗箱操作?
我们都知道,人们在做某一件事儿时,必然会有其做这件事儿的原因或动机。那么,延伸到《后来的我们》的退票事件中来看,猫眼真的有做这件事儿的动机吗?
对此,猫眼COO康利在其5月3日召开的媒体恳谈会上做出了相关回应:《后来的我们》在预售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压倒性的领先优势。不止是预售,它在整个宣传、营销的过程中,在各项营销指数上都是一骑绝尘的状态。不管是猫眼也好,还是与这个电影相关的任何一个利益方也好,在已经取得巨大领先优势的状态下,谁会去做几百万量级的影响?”
事实确实如此!首先,市场对于“前任”类型的故事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分手的遗憾是大多数观众都曾有过、或者正在经历的故事,而将这样的故事拍成电影无疑会戳中无数人的内心,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纵观近几年推出的此类影片,也无疑都呈现出小成本、高票房的特点,以刚刚过去的《前任3:再见前任》为例,其累计票房突破20亿,但制作成本只有3000万。这都说明了,此类的影片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也有着超高的投资回报率。
与此同时,可以肯定的是,该片在前期宣传方面无疑是成功的:诸如“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我最大的遗憾,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伤心不听陈奕迅,分手不听刘若英”等话语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刷屏,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及网友参与互动。由此可见,在影片上映之前,其就已经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轰动。
众多的原因综合起来,形成了《后来的我们》火爆异常的态势:截至目前,在猫眼平台上,该片的想看人数已经达到91万;淘票票平台上的想看人数也已经达到86万。而上映首日,《后来的我们》就获得了2.8亿票房,票房占比高达78.4%,排片占比43.8%。之后,其更是以票房第一的成绩持续领跑五一档,如今,其票房已经突破12亿。
而所谓的由退票“暗箱操作”产生的票房又占了到少呢?根据猫眼平台4月29日发布的声明:猫眼平台疑似被恶意刷票并退票数量约38万张,涉及票房约1300万,占影片当日总票房的4.6%。作为市场份额最大的第三方售票平台,猫眼又何必在以及取得亿级票房的情况下,为了几百万的票房而耍手段?
即使没有“退票门”,凭借电影本身,《后来的我们》事实上也能取得非常可观的票房成绩。从事件爆发后市场反应来看,《后来的我们》的排片并未有明显下降,在第二日反而排片率继续提升,在假期结束后的5月2日,依然高达45%。似乎受退票事件的影响不大。
如果说前期的排片是猫眼通过依靠“假数据预售锁场”诱骗来的,那么事件爆出影院“明白真相”之后的高排片又该如何解释?
由此可见,阴谋论者提供的那套操作逻辑虽然煞有其事,但于情于理却根本讲不通。猫眼这“锅”背的还真是挺冤的!
平台造假后患无穷,何必以身试险自断生路?
对于此次“退票门”事件,猫眼置身旋涡中心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本次事件中,猫眼不仅仅是作为第三方票务平台而存在,其还是该影片的出品方和发行发。因此,猫眼也被认为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而对于“退票门”的原因,也有人帮猫眼说出了“理由”:其或许是利用虚假的数据营造影片预售火爆的态势,以此绑架更多的院线提高排片,最后退票,全身而退!单从本身来看,此方式似乎顺理成章,但在实际情况中,如此逻辑真的行得通吗?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售票平台,到如今占据60%的市场份额,猫眼已然成为行业的一方巨头,在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同时,其也收获了大批的用户。此时,猫眼是作为一个“服务性的平台”而存在的。
就像其COO康利所说的:我们是一个服务平台,我们销售全国电影院的电影票,同时也卖全国所有上映电影的电影票,我们不能拒绝任何一个电影在我的平台上销售,也不能决定任何一个电影在我的平台上销售,我们只是中间的服务商,给各个产业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正是应为平台通过对用户和市场的洞察能力,猫眼才可以深入电影发行环节,打造电影发行能力,成为国内新兴的电影发行力量。据数据统计,其主发行的电影均取得较好的票房成绩:《羞羞的铁拳》票房超22.1亿元,《捉妖记2》票房近22.4亿元;而此次《后来的我们》,媒体的映前预期也普遍在20亿以上。
由此可见,猫眼已经积累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及品牌影响力,而且获得了丰富的上下游产业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电影上映前进行大规模退票,不仅是在欺骗消费者、欺骗院线、欺骗众多的合作伙伴,更是在挑战行业的底线。而这么做的结果是:被上下游合作伙伴抛弃、被整个行业绞杀,将多年来一手打造的品牌形象付之一炬,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已然成为行业巨头的猫眼,为了一个项目、为了区区几千万的票房去以身试险?你认为这中间的可能性有多大?
上市在即,何必节外生枝自毁前程?
从去年底开始,有关猫眼要上市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外媒陆续披露有知情人士称:猫眼正在积极推进上市事宜,拟估值200亿元、募资10亿美元,赴港上市,而且年内上市的概率很大。对此,有券商分析师表示:票务平台堪称影视行业最稳妥的独角兽,如果猫眼真的估值达到200亿元,那么毫无疑问,其很快就将成为行业龙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企业必定是小心翼翼,在业务上也是稳中求进,竭力避免发生任何负面消息,影响上市的进程。而在一部档期冠军电影上映前进行大规模的退票操作,无疑会造成明显数据异常,引起相关部门关注并展开调查。这对于其IPO之路是非常不利的,猫眼会不知轻重顶风作案、玩火自焚?为了抬高一个项目几个百分点票房,而影响数百亿市值的IPO大事,你觉得可能吗?
更严重的是,若主动挑起“退票门”事件,必然会对猫眼的品牌形象造成巨大损伤。一旦其品牌形象坍塌,将会导致用户的大规模流失,这无异于将自己拼杀多年从BAT手中抢得的市场和产业机会拱手让人,猫眼会这么干吗?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退票门”事件疑云重重,猫眼自己主动作假犯事的几率几乎为零。更像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被有心人的刻意放大激起市场的怒火,为猫眼的上市之路使绊子!以实现其彻底搅黄猫眼IPO、挑拨行业矛盾、逼迫猫眼出局的目的。
不得不承认,此次异常蹊跷的“退票门”事件,是在向整个影视行业的所有参与者敲响警钟!随着主管部门深入调查取得进展,事情真相终会露出水面。但行业的规范之路,却依然任重道远!